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農情電子報

首頁 > 農情電子報 > 省水、省工、有錢賺,水(水稻)旱(大豆)輪作效益多 大豆輪作制度發表暨產業媒合會紀實
省水、省工、有錢賺,水(水稻)旱(大豆)輪作效益多 大豆輪作制度發表暨產業媒合會紀實

省水、省工、有錢賺,水(水稻)旱(大豆)輪作效益多

大豆輪作制度發表暨產業媒合會紀實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257期 2020/12/15 發行

作物改良課 林禎祥 分機214

  為促進國產大豆產業發展,並整合上中下游產業,以有效串聯產銷價值鏈,促成實質合作,在農糧署的輔導下,社團法人臺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於今(109)年11月3日假農糧署臺北辦公區7樓大禮堂辦理「大豆輪作制度發表暨產業媒合會」。會中並邀請本場研究人員進行大豆產銷價值鏈成功案例分享及國產大豆輪作制度與經濟效益介紹,合計有農政單位、大豆相關協會、產業界代表及農民、產銷班成員等107位參與。

  根據現行政府輔導措施,農民要有合作廠商及通路再進行生產,如此才能將效益極大化。為使參加活動的人員瞭解生產者與廠商間的合作模式,主辦單位安排本場自104年即開始輔導之契作主體-桃園市中壢區張明鳳先生進行大豆種植經驗分享,由於其栽培區域緊鄰都會區,因此,著重於因應消費者及契作廠商需求,調整田間作業模式,使農作的生產可兼顧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接者由契作廠商-雲林縣西螺鎮之「御鼎興」謝裕讀董事長說明與張明鳳先生近5年來的合作歷程,隨著產業的逐步發展,「御鼎興」以手工醬油「濁水琥珀-常鹽」及「裸醬」等產品參加106年於比利時舉辦之iTQi (International Taste Institute) 評鑑,獲得3顆星(極致)及2顆星(頂級)等評價,好品質的大豆創造出高品質的產品,產、銷雙贏,為未來的合作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使大豆生產者與加工業者、通路商彼此之間能夠有更好的聯繫,主辦單位也邀請到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大地興機器廠、鮮湧企業、永順利食品機械、聯夏食品、速創智慧科技、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石磊合作農場、薌園生技、丸莊醬油、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花蓮好生活農業勞動合作社、瑪布隆等公司至現場展示大豆相關商品與設備,並進行下午場次的「為產業媒合」活動。

  媒合活動開始前,先由本場林禎祥助理研究員說明北部地區(新竹以北)大豆產業發展概況,並特別介紹二期(秋)作水稻轉作大豆,每公頃用水量相較水稻栽培之12,700到15,800公噸,大豆僅為6,700到8,800公噸,每公頃可節省將近50%水量。而且水稻與大豆輪作,作物栽培環境由水田轉變為旱田,田間環境變化劇烈,病蟲害種類及數量增加不易;大豆收割後之田間殘體亦可作為綠肥,將養分回歸土壤進而減少下期作肥料使用量;再導入省工之機械化管理模式,並搭配政策補貼,二期作水稻栽培農民轉作大豆,每公頃收益可由種水稻的5.4萬元增加至8.7萬元。因此,北部地區大豆種植面積從104年的59公頃,至今年預計可達到530公頃,成長了近10倍,這可歸功於試驗研究使栽培技術提昇及政策輔導產業之整體成果。

  接著由社團法人臺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李翎竹祕書長,介紹日本大豆推廣策略與加工應用現況,說明日本政府如何透過政策的推動提高其國內大豆自給率。現場近百位參與者透過事先登記的方式進行一對一雙向交流,讓參與者透過這樣的媒合機制了解國內大豆產業鏈,主辦單位期許透過這樣的活動,慢慢導引國產大豆的生產能以消費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而創造生產者、加工通路商及消費者三贏之永續經營模式。

   

農糧署胡忠一署長(中間右1)和本場郭坤峯場長(中間左1)及與會各單位代表為活動進行焦點啟動儀式。

農糧署胡忠一署長(中間右1)和本場郭坤峯場長(中間左1)及與
會各單位代表為活動進行焦點啟動儀式。

張明鳳先生(右1)與「御鼎興」謝裕讀董事長(右2),向本場郭坤峯場長(左1)、農糧署胡忠一署長(左2),說明大豆栽培及產品開發心路歷程。

張明鳳先生(右1)與「御鼎興」謝裕讀董事長(右2),向本場郭坤峯場長(左1)、
農糧署胡忠一署長(左2),說明大豆栽培及產品開發心路歷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