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農情電子報

首頁 > 農情電子報 > 甘藷蔓苗生產機械一貫化田間示範觀摩會
甘藷蔓苗生產機械一貫化田間示範觀摩會

甘藷蔓苗生產機械一貫化田間示範觀摩會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14期 2025/9/15 發行 

作物改良科 林禎祥 分機 214

作物環境科 吳有恒、詹德財 分機343、341

  本場8月13日假桃園市大園區示範場域舉辦「甘藷蔓苗生產機械一貫化田間示範觀摩會」,說明甘藷蔓苗機械一貫化生產管理要領並進行田間操作示範。觀摩會由本場施錫彬副場長主持,與會來賓有農糧署北區分署林蓮菁科長、立法委員涂權吉辦公室劉銘翔秘書、大園區農會推廣部黃宗烈主任、供銷部韓文恭主任、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許家銘副組長及來自苗栗縣、新竹縣、桃園市及金門縣等地農友合計76人。

  甘藷種植大多採用甘藷蔓先端25至30公分的新稍為甘藷蔓苗進行插植。繁殖圃的甘藷蔓苗插植、田間管理及甘藷蔓苗收穫均需耗費大量勞力,不利繁殖圃的擴增。經由初步盤點甘藷機械化程度顯示,甘藷塊根生產過程之整地、作畦(畦寬100公分,溝深20公分至30公分)、插植(單行植,行株距100公分x 25公分)、田間管理及採收已有相關機械可供使用,但就甘藷蔓苗生產之田間作業如插植(畦寬120公分,行株距20公分至25公分 x 20公分至25公分)及新梢收穫等之機械自動化程度仍有待提升。本場與合作農戶就現有已開發之農機及栽培技術進行盤點與整合,鑒於可變行株距移植機需採用穴盤苗進行種植,因此,首先將甘藷新梢扦插於穴盤,生產甘藷穴盤苗。進行在蔓苗繁殖圃中進行移植、田間管理及採收等一貫化作業測試。結果顯示,藉由甘藷穴盤苗之開發應用,進行蔓苗繁殖圃種植(可變行株距移植機)、田間管理(植保機)及採收(電動散裝收穫機)等一貫化作業,相較人工操作,能夠有效節省68.8%勞力,進而提高作業效率。另於會中提醒農友,省工機械之應用應注意不同機型間之作業是否能夠相互配合,如移植與採收之機械作業面寬應相符合方能相互銜接,採收時機械直接於畦面行走,因機械之輾壓及切割處之傷口,每次採收完後建議施用經政府核准之殺菌劑保護,以防止繁殖母株藷蔓因病菌感染而產生損失。

  觀摩會透過線上問卷調查分析顯示,與會農友最大收穫為瞭解甘藷蔓苗生產機械一貫化流程(92.3%),其次為栽培技術及機械採收設備(57.7%),農友反應:栽培與省工機械結合的觀摩會很少應多辦理,目前缺工嚴重希望改良埸多研發省工機具,政府機關能給予較多補助提升農業經營效益,這些建議將作為本場技術、設備研發及產業輔導之參考,未來若能推廣到更多農戶,並結合在地合作社或農機服務團隊,將有助於整體甘藷產業的永續發展。

  藉由甘藷穴盤苗之應用,進行蔓苗繁殖圃種植(可變行株距移植機)、田間管理(植保機)及採收(電動散裝收穫機)等一貫化作業,相較人工操作,能夠有效節省68.8%勞力。

 

圖1.觀摩會由本場施錫彬副場長主持。

圖1.觀摩會由本場施錫彬副場長主持。

 

圖2.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陳士賢監事主席(左1),進行甘藷蔓苗生產省工農機應用經驗分享。

圖2.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陳士賢監事主席(左1),
進行甘藷蔓苗生產省工農機應用經驗分享。

 

圖3.甘藷穴盤苗。

圖3.甘藷穴盤苗。

 

圖4.可變行株距移植機。

圖4.可變行株距移植機。

 

圖5.植保機。

圖5.植保機。

 

圖6.電動散裝收穫機。

圖6.電動散裝收穫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