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農情電子報

首頁 > 農情電子報 > 蔬菜與他們的好朋友-談間作與混植栽培模式
蔬菜與他們的好朋友-談間作與混植栽培模式

蔬菜與他們的好朋友-談間作與混植栽培模式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09期 2025/4/15 發行

樹林分場 陳怡如 02-26801841分機115

  間作(intercropping)和混植(companion planting)栽培模式,皆是將兩種或以上的作物同時栽種在一起的複作系統。這種方式不僅能增加農產品的多樣性,並且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或營養狀態、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也因為有效利用空間,因而提升了單位面積總產量。

  如果在蔬菜栽培時想採用混植的栽培模式,需善加利用不同作物的特性,包含植物科別、生長期、植株高低、需肥差異等特性,搭配生長速度的差別,有效安排作物生長期在空間和時間的重疊程度,可以最高度的利用空間,因此,需要經驗累積及科學性的合理安排。

  除了傳統農法上的栽培經驗外,在有機農法裡也常使用混植的栽培方式,例如利用伴生植物可達到吸引授粉昆蟲或益蟲、驅離害蟲及抑制雜草生長等優點,或是利用忌避植物的特殊揮發性香味或分泌物,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例如青蔥與茄科植物共同栽培,可降低茄科植物土壤性病害的發生;藉由組合作物與作物生長時產生的各式關係,而達到促進作物生長的作用。但也須留意並非所有植物共同栽培都有益處,例如同科植物栽培在一起,仍然易造成病蟲害的同時發生,無法達到上述的優點。

  蔬菜間作和混植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田區環境健康的重要方式,以農業生態而言,提高種類多樣性可讓栽培區域形成小型生態圈,增加栽培生態系統及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另外,對於家庭農園、社區栽培或都會區的小型空間來說,增加香草類等忌避植物栽培,還能有更多不同顏色的變化,讓菜園更加豐收和美麗。

 

圖1.利用萵苣(菊科)及甘藍或青花菜(十字花科)的不同生長特性,不只有效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也達到農產品種類增加及降低病蟲害發生等優點,圖為萵苣採收適期。(攝於陳菊珍農友田區)

圖1.利用萵苣(菊科)及甘藍或青花菜(十字花科)的不同生長特性,不只有效增加土地利用效率,
也達到農產品種類增加及降低病蟲害發生等優點,圖為萵苣採收適期。(攝於陳菊珍農友田區)

 

圖2.利用蔬菜的多樣性打造生態穩定的環境,除了讓農產品多樣化,也讓菜園美麗地像個花園。(攝於許湘宜農友田間-紅土森林小宇宙)

圖2.利用蔬菜的多樣性打造生態穩定的環境,除了讓農產品多樣化,
也讓菜園美麗地像個花園。(攝於許湘宜農友田間-紅土森林小宇宙)

 

圖3.草苺苗進行容器栽培時,可利用青蔥的株高特性或萬壽菊的亮麗色彩進行混植,增加同樣空間時的作物種類及觀賞性。

圖3.草苺苗進行容器栽培時,可利用青蔥的株高特性或萬壽菊的
亮麗色彩進行混植,增加同樣空間時的作物種類及觀賞性。

 

圖4.金蓮花具特殊辛辣風味,作為伴生植物能降低部分蟲害的風險;除了花朵嫩葉可食用作為沙拉材料外,色彩鮮豔也具備觀賞價值,實為多功能的好朋友。

圖4.金蓮花具特殊辛辣風味,作為伴生植物能降低部分蟲害的風險;除了花朵
嫩葉可食用作為沙拉材料外,色彩鮮豔也具備觀賞價值,實為多功能的好朋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