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農業新聞

首頁 > 農業新聞 > 新興保健作物—台灣蒲公英之栽培利用
新興保健作物—台灣蒲公英之栽培利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聞稿

新興保健作物-台灣蒲公英之栽培利用

(93年10月15日)

  為了因應加入WTO之後對傳統作物之衝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積極投入本土性新興作物的開發研究,經二年試驗研究的結果,發現台灣蒲公英為一具有栽培容易,用途廣泛之保健作物,深具發展潛力。

   台灣蒲公英學名為Taraxacum formosanum,為台灣原生植物,經分布調查的結果,於台中縣大甲鎮、新竹縣新埔鎮、台北縣林口鄉、八里鄉、淡水鎮等地低矮草坪地帶均有其蹤跡。

   台灣蒲公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單一頭狀花序全部均為舌狀花,總苞鐘形,苞片二層尖端具小角狀之附屬物,外層總苞片向上傾斜為其最明顯的植物特徵。

   蒲公英在國外已被廣泛的利用,在中國常用為清熱解毒藥,在歐洲蒲公英全株均被利用,根部經烘烤磨粉後用於替代咖啡,因不含咖啡咽對於腸胃不好或是喝咖啡會導致失眠的人,是很好的替代品,唯各地區所使用的蒲公英品種不同。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表示,該場在台灣蒲公英的利用研究分成葉及根兩部份,初步結果顯示,嫩葉做成生菜沙拉具有台灣蒲公英特殊的味道,葉子烘乾磨粉經焙炒後所做成的茶包,其湯色、香氣均較未經焙炒的較佳。另根部以60℃烘乾後、磨細再炒黑處理的粉末,經沖泡後具有濃郁咖啡香氣。

   台灣蒲公英的栽培適期在九月至翌年四月份,以生產嫩葉為主的最適播種量為每公頃7公斤,播種後兩個月採收,每平方公尺鮮葉產量約為564公克,每隔兩月採收一次。若以生產根為主的可將收穫期延至6月或隔年再收。  

 

 

圖1.台灣蒲公英
 
圖2.台灣蒲公英的嫩葉
圖1.台灣蒲公英具有二層苞片;其尖端具小角狀之附屬物是最顯著的特徵。   圖2.台灣蒲公英的嫩葉做成生菜沙拉具有特殊味道。

 


    連絡人: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新聞發言人  秘書   林文龍 電話 03-4768216 分機 102

        作物改良課 副研究員  姜金龍 電話 03-4768216 分機 220

        農業推廣課 助理研究員 賴信忠 電話 03-4768216 分機 4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