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農業新聞

首頁 > 農業新聞 > 瓜類蔓枯病與細菌性果斑病防治
瓜類蔓枯病與細菌性果斑病防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聞稿

瓜類蔓枯病與細菌性果斑病防治

(95年04月17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目前為北部地區瓜類栽培時期,因正逢春雨及梅雨季節,氣候潮濕易發生病蟲害,西瓜與洋香瓜容易受蔓枯病與細菌性果斑病危害。此兩種病害之傳播途徑類似,均為殘存於種子之病原菌造成初期感染,再由田間病株上產生之次級感染源,藉著雨滴或氣流傳播,造成大面積之危害,因此,防治策略相近,均必須在育苗期即開始採取預防措施,若苗期未妥善處理,則生育期間之危害漫延迅速,即使施用藥劑也未必有效,且易造成農藥殘留問題。

  桃園場指出,西瓜與洋香瓜易感染蔓枯病的夜間氣溫條件略有差異,西瓜在夜溫 20 - 24℃ ,而洋香瓜則在夜溫 16 - 20℃ 時較易遭受蔓枯病菌感染,故本段期間須隨時注意天氣狀況,及時採取必要之防治措施。瓜類受蔓枯病感染時,首先在感染處先出現水浸狀或白色斑塊,而後流出紅色膠狀液,有些品種受害時,病斑流膠外尚有黑色小點,最後都會造成全株枯萎。

  蔓枯病管理之關鍵在於種子消毒及定植前施藥。種子先催芽至色芽點出現後,以 21.2% 依滅列乳劑 2,000 倍,或 70% 甲基多保淨 1,500 倍稀釋液浸泡 40-60 分鐘後,不要沖洗直接播種。而後在定植前 1-3 天,用 3% 甲基多保淨膏劑塗抹莖部,生育期若發病,可由 21.2% 依滅列乳劑 2,000 倍、 18% 貝芬寧水懸劑 450 倍、 23% 亞托敏水懸劑 4,000 倍、 37% 護矽得乳劑 10,000 倍及 24.9% 待克利乳劑 3,000 倍釋液等藥劑種類中選擇一種施用,間隔 7-10 天施藥一次,共 3-5 次。

  瓜類細菌性果斑病在 25 ℃ 以上且潮濕之環境下較容易發生,果實受害時,初期表皮出現水浸狀不規則斑塊,而後轉成褐色或黑褐色,繼而產生裂痕,以致病菌或其他雜菌侵入,造成果肉腐爛。葉片受害時,初期葉脈出現水浸狀條斑,若連續陰雨則逐漸擴展導致全葉枯萎;藤蔓受害症狀易與疫病混淆,須謹慎辨別以免誤用藥劑,其區別在於受疫病感染之藤蔓縊縮,且出現白色棉絮狀菌絲,而果斑病菌感染之藤蔓不會縊縮,且不出現菌絲,感染部位則產生白或淺黃色乳狀物。本病害若未在苗期妥善預防,則病株或病果形成之次級感染源會在田間迅速擴散。

  果斑病主要的防治措施為種子先浸 1% 之稀鹽酸 15-20 分鐘消毒,然後以流水沖洗 15-20 分鐘,而後再進行催芽、農藥消毒與播種之育苗程序,於定植前 3-5 天,苗先噴灑 40% 銅快得寧混合可濕性粉劑 1,000 倍稀釋液,在梅雨季節再施藥 2-3 次,即可大幅減少受害,若在果實病斑出現才開始施藥,則防治效果不佳。

  桃園場強調,此兩種病害均必須進行種子消毒及做好苗期病害管理,方能達到防治效果。此外,棄置田間之罹病殘株或病果則會成為次年之感染源,因此,瓜類採收後田間殘株務必儘速清除,或後作種植水稻以避免病原菌大量殘存。

  

  
圖1. 洋香瓜受蔓枯病感染,地際部出現佈滿黑色小點之灰白色斑塊
 
圖 1. 洋香瓜受蔓枯病感染,地際部出現佈滿黑色小點之灰白色斑塊
 
圖2.。細菌性果斑病感染之西瓜果實呈黑褐色斑塊
 
圖 2. 。細菌性果斑病感染之西瓜果實呈黑褐色斑塊。
 

  
連絡人: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新聞發言人 祕書    游俊明 03-4768216 分機 102

     作物環境課 助理研究員 葉俊巖 03-4768216 分機 320

     農業推廣課 助理研究員 賴信忠 03-4768216 分機 4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