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農業新聞

首頁 > 農業新聞 > 山藥定植期,須作好塊莖腐敗病預防措施
山藥定植期,須作好塊莖腐敗病預防措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聞稿

山藥定植期,須作好塊莖腐敗病預防措施

(96年03月21日)

  山藥是北部地區重要的作物之一,一般於春季定植,至秋季方能收穫,生育期長達半年以上,因生育期長容易遭受病蟲危害,其中以塊莖腐敗病造成之損失影響最大,本病害於生育期間因大多無明顯症狀,而容易被忽略,然發病嚴重時,則會造成全園枯萎。由於本病害之感染源可能來自土壤或種薯,因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特此呼籲農友,應妥善採取預防措施,以免造成損失。

  桃園場表示,會造成山藥塊莖腐敗病之病原有白絹病菌、根腐線蟲及根瘤線蟲三種,這三種病原會單獨,也可能二或三種同時造成危害。這些病原均可藉種薯與土壤傳播,因此,定植前種薯必須先消毒,或採用健康種薯,以及於整地時進行土壤改善,才能達到預防之效。

  山藥受白絹病菌感染時,病株之地際部出現白色、放射狀,似玻璃纖維之菌絲,包圍植株基部,而後菌絲塊上面形成直徑 l~2 毫米,淺土褐色,狀如粉圓之菌核,造成病株地際部腐爛,地上部出現萎凋、枯死,本病菌也會侵犯地下之塊莖,於塊莖上出現索狀菌絲,此病原菌在 5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間較易感染發病,遭受危害之塊莖在採收後或貯藏期亦會造成腐爛。

  桃園場指出,白絹病菌喜疏鬆之纖維,尤其醱酵不完全,碳氮比高,富含纖維之有機肥,常成為病菌之溫床,若栽培塑膠管中置放椰子纖維或木屑堆肥,發病情形較施樹皮堆肥更嚴重。由於本病害尚無合法登記之防治藥劑可供防治,因此,必須藉土壤改良以預防其危害,定植後可立即澆灌一次枯草桿菌懸浮液 500 倍稀釋液,以後再澆灌三次,每次之間隔為 30-40 天。若栽培管內施用穀殼、椰子纖維或木屑堆肥,則定植後澆灌木黴菌孢子懸浮液 200 倍稀釋液之預防功效較顯著。

  根腐或根瘤線蟲也會危害塊莖,受根腐線蟲危害之塊莖,表面褐化凹陷,內部呈乾腐,根瘤線蟲危害則塊莖受害處出現瘤狀凸起,結瘤處內部最後也呈乾腐。受此兩種線蟲危害之幼株,地上部甚少出現受害症狀,因此很難發現,常待採收時才發現其危害,但已造成商品價值損失,且受此兩種線蟲危害之塊莖也無法儲存。

  線蟲病害之防治應採預防措施,定植前必須詳細檢視種薯,若其表面出現黑、褐色斑塊或瘤狀凸起,則最好捨棄。有些品種定植前種薯可先以 50-55℃ 之溫水浸 30-60 分鐘,以殺死存活於種薯表層之線蟲,但部份品種經溫湯處理後無法發芽,這些品種則可考慮浸歐殺滅乳劑之 2,000 ppm 稀釋液至少半小時後再定植,生育期間不可採藥劑防治線蟲,以免發生農藥殘留問題。此外,栽培管內以及其周邊之土壤,施用含幾丁質與放線菌之堆肥( LT-M 製劑)每平方公尺 0.5-1.5 公斤,可有效防治線蟲危害。此外與水稻輪作也可降低線蟲的危害。

  桃園場表示,塊莖腐敗病源於種薯與土壤,因此最基本的預防措施為採用健康種薯,以及做好土壤改良,尤其是培育健康種薯,將來應建立培育健康種薯之專責單位,種薯經檢驗合格後再供農民栽植。

  桃園場特別強調,病害的防治工作,最重要在於預防管理,以預防山藥的塊莖腐敗病而言,種植之前的土壤管理、選擇健康種薯、種薯處理以及栽培管內施用可抑制病害之製劑等均須共同配合才能收效。  

   

圖1. 山藥薯塊表面出現白色玻璃纖維狀菌絲為白絹病菌感染,不可當作種薯

圖 1. 山藥薯塊表面出現白色玻璃纖維狀菌絲為白絹病菌感染,不可當作種薯。

圖2. 山藥薯塊表面之黑色斑塊(左)為根腐線蟲感染,瘤狀凸起(右) 為根瘤線蟲感染,均不可當作種薯        圖2. 山藥薯塊表面之黑色斑塊(左)為根腐線蟲感染,瘤狀凸起(右) 為根瘤線蟲感染,均不可當作種薯
圖 2. 山藥薯塊表面之黑色斑塊 ( 左 ) 為根腐線蟲感染,瘤狀凸起 ( 右 ) 為根瘤線蟲感染,均不可當作種薯。

 
連絡人: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新聞發言人 副場長   游俊明 03-4768216 分機 101

     作物環境課 助理研究員 葉俊巖 03-4768216 分機 320
         
     農業推廣課 助理研究員 賴信忠 03-4768216 分機 4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