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電子報


首頁 > 農情電子報 > 設施葉菜技術整合與落地應用情形專家委員訪視紀實
設施葉菜技術整合與落地應用情形專家委員訪視紀實

設施葉菜技術整合與落地應用情形專家委員訪視紀實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303期 2024/10/15 發行

作物改良科 林禎祥 分機214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田倪瑋 03-5185209

  設施葉菜農場雇工不易、勞力缺乏及易因環境不同或管理人員更動,導致產量及品質不穩定等問題普遍存在。依據產業的需求,以客製化輔導的概念,本場於設施葉菜栽培技術套組框架下,進行技術間之整合、驗證及調校等工作,使技術符合農場需求;相關技術套組已擴散至17處農場,面積達32公頃,並建立5處整合性技術套組應用、省工機械及智慧管理示範場域,以利擴散應用。

  為瞭解技術套組落地應用情形,於今(113)年8月29日農業部科技司李紅曦司長、財團法人植物保護科技基金會葉瑩董事長、臺灣大學陳世銘名譽教授、文化大學黃子彬教授、財團法人農業機械化研究發展中心謝清祿研究員及農糧署林子傑技正等6人,赴擴散場域桃園市八德區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及蘆竹區田田圈有機農場,進行實地訪視並現場與業者交流。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導入整合性栽培技術套組,其中IPM綜合管理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量39.2%;鹽害土壤改良使葉菜生產恢復正常,相較改良前增加整體產量63.5%;智慧灌溉系統節省90%灌溉人力及葉菜移植機節省70.3%穴盤苗移植人力。田田圈有機農場導入智慧灌溉系統節省94.4%灌溉人力,高緻密度防蟲門並搭配場區雙層防蟲網隔離、輪作及清園等作業,顯著降低病蟲危害,葉菜收穫率保持在95%以上。訪視過程中各委員對計畫執行及技術落地應用情形多所肯定,並提供相關意見供本場設施葉菜團隊參考:

  1. 強化農民田間管理經驗數位化,以利後續智慧化管理應用。
  2. 強化各技術導入經濟效益評估。
  3. 建立制度並引入外部資源,提升技術落地應用效率。
  4. 溫室規格與機械化生產及智慧化管理措施應相互搭配,以提升整體經營效益。
  5. 本場設施葉菜技術擴散模式應推廣至其他地區。

  短期葉菜類為國內重要的蔬菜品項,全國栽培面積超過2.7萬公頃,北部地區設施葉菜栽培3,784-4,730公頃(473公頃 × 8-10期作,桃園市占79%、新竹縣占11%),占全國栽培面積比例雖不高,但肩負平衡夏季蔬菜產銷功能 (穩定供貨、平抑物價)。由於葉菜種類多元,業者經營模式變化快速,本場將持續以生產到銷售概念,提供產業問題整合性解決措施,期許能夠帶動產業升級、穩定農民收益並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之經營模式。

 

農業部科技司李紅曦司長(前排中)、本場王毓華場長(前排左2)、臺灣大學陳世銘名譽教授(前排左3後方)、財團法人植物保護科技基金會葉瑩董事長(前排左3)、文化大學黃子彬教授(右3)、財團法人農業機械化研究發展中心謝清祿研究員(右2)及農糧署林子傑技正(右1)於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合照並為訪視行程揭開序幕

農業部科技司李紅曦司長(前排中)、本場王毓華場長(前排左2)、臺灣大學陳世銘名譽教授(前排左3後方)、
財團法人植物保護科技基金會葉瑩董事長(前排左3)、文化大學黃子彬教授(右3)、財團法人農業機械化研究
發展中心謝清祿研究員(右2)及農糧署林子傑技正(右1)於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合照並為訪視行程揭開序幕

 

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負責人邱冠鈞先生向科技司李紅曦司長(中)說明智慧灌溉系統設定及操作方式

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負責人邱冠鈞先生向科技司李紅曦司長(中)說明智慧灌溉系統設定及操作方式

 

田田圈有機農場負責人陳雪玲女士(左4)向各訪視委員說明技術導入農場應用情形

田田圈有機農場負責人陳雪玲女士(左4)向各訪視委員說明技術導入農場應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