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農情電子報

首頁 > 農情電子報 > 農委會黃副主委金城視察本場科研成果及香莢蘭之加工加值運用
農委會黃副主委金城視察本場科研成果及香莢蘭之加工加值運用

本場要聞

委會黃副主委金城視察本場科研成果及香莢蘭之加工加值運用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274期 2022/5/15 發行

農業推廣課 徐振家 分機 436

作物改良課 葉志新 分機 221

  農委會黃副主委金城、科技處王處長仕賢及李技正國基蒞臨本場視察,由郭場長坤峯親自接待;本次視察主軸為香莢蘭產製儲銷之議題,著重於如何將本場「香草莢加工調製技術製程」加值化;另外,也視察本場因應產業需求所研發之系列機具。

  本次視察首先由作物改良課花卉及生物技術研究室主持人葉志新副研究員簡報「香莢蘭產業概況及加工技術」,從品種、國際栽培概況、貿易市場到國內現況;最後報告規劃中的「香草莢加工調製技術」產業加值化設計,期望將本場現行實驗室等級之製程,結合業界的量能,提升到量產等級的製程,藉由(1)製程參數調整優化、(2)青莢收貨標準與機制、(3)資金募集與廠房建置、(4)工廠營運管理等方向,達到量產與產品規格化目標,進一步提升國產香草莢競爭力,拓展國際市場。

  郭場長緊接著引領副主委一行人至本場香草莢加工室,由葉副研究員解說香草莢的加工流程:香莢蘭採收的青果莢經過分級及清洗後,開始進行加工(Vanilla Curing),以熱水浸泡3分鐘進行殺菁,之後於發酵機內讓果莢裡的成分轉換為香草特有香氣,此時的香草莢也轉變為黑褐色,在平鋪乾燥至一定含水量以下,最後將果莢存放於密封的箱子內一定時間,以獲得完美香氣,成為大家熟悉喜愛的香草莢,此時再依據顏色、長度、飽滿度進行分級及包裝。整體加工流程約需時4-6個月,密封包裝且避光的環境下,香草莢可貯藏2-3年。參觀本場香莢蘭溫室時,正值香莢蘭花苞發育期,由葉副研究員向副主委解說香莢蘭栽培模式並指出產業最大瓶頸是需要大量人力進行「人工授粉」,由於花朵結構特殊,在原生地即使有授粉蜂的存在,自然授粉率仍不足1%,必須仰賴人工授粉,才能獲得足夠的產量,受過訓練的工人每天可完成1,000朵花之授粉作業,在成本支出上,人力就佔生產成本六成。

  視察的最後一站,前往位於桃園市新屋區,有8年栽培經驗的三合院香草園,所生產的香草莢已連續2年出口至日本。園主曾先生最初採用的隧道式塑膠布溫室,原本是栽培有機蔬菜,後來改為香莢蘭栽培,去(2021)年新闢2.5分地,以力霸型溫室建置,今年3月完成香莢蘭苗定植,預期在更好的設施下提昇產量與品質,以及相關加值利用。

  視察結束後,黃副主委對香莢蘭產業提出兩個重點指示,包含如何開拓國際市場及降低生產成本;葉志新副研究員回應,最迫切的即是輔導農民提升栽培技術增加A級品的比例,才能夠提高收益。副主委另外指示目前林下經濟核准栽培作物之品項有限,希望本場能夠與林務局及林業試驗所合作研究,試驗香莢蘭的林下栽培模式。

  副主委同時參觀本場為解決產業需求而研發的多款農機與專利裝置,如可變行株距葉菜移植機、植物殘枝粉碎機、旋轉式避蛾燈、發光誘捕裝置等,並表示:物理性防治裝置的開發越趨完整,對減少農藥用量越有幫助;另外在「竹產業轉型與振興計畫」中,最重要的就是疏伐作業和粉碎這兩項的機械化程度,而本場的粉碎機正可以派上用場。

 

葉志新副研究員(右1)向黃副主委(右3)及王處長(左2)解說香莢蘭栽培與人工授粉。

葉志新副研究員(右1)向黃副主委(右3)及王處長(左2)解說香莢蘭栽培與人工授粉。
 

黃副主委(中)、王處長(右1))聽取葉志新副研究員(左1)解說香草莢加工調製流程及細節(香草莢加工室)。

黃副主委(中)、王處長(右1))聽取葉志新副研究員(左1)解說香草莢加工調製流程及細節(香草莢加工室)。
 

引導黃副主委至技轉農戶─新屋區曾姓農友處,參觀其力霸型溫室栽培香莢蘭的情形。

引導黃副主委至技轉農戶─新屋區曾姓農友處,參觀其力霸型溫室栽培香莢蘭的情形。
 

王仕賢處長 (乘坐者左1)體驗本場「可變行株距葉菜移植機」操作。

王仕賢處長 (乘坐者左1)體驗本場「可變行株距葉菜移植機」操作。
 

本場同仁向副主委一行人展示與操作「植物殘枝粉碎機」。

本場同仁向副主委一行人展示與操作「植物殘枝粉碎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