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電子報


首頁 > 農情電子報 > 「七月筍」享當季(上)─竹筍的來源 談竹類物種的利用
「七月筍」享當季(上)─竹筍的來源 談竹類物種的利用

「七月筍」享當季(上)─竹筍的來源 談竹類物種的利用

桃園區農情月刊 第264期 2021/07/15 發行

農業推廣課 徐振家 分機436

  農諺云「七月筍」意指竹筍是7月份當令的食材,臺灣目前常食用的竹筍有8種,於7月盛產的有綠竹筍、麻竹筍及烏腳綠竹筍等3種。其中,綠竹筍不但深受國內消費者及主廚們的青睞,更是具外銷實力的寵兒,有「綠寶石」的美譽,係當前筍界中的佼佼者。綠竹在臺灣的生產面積約7,000公頃,本場轄區(北北基桃竹)約占7成,是最重要的產地,每年5-10月是綠竹筍的主要產期,6月和8月是其產筍之高峰期,端午節後至立秋前,是綠竹筍最佳賞味期;本場過往與農糧署北區分署合作於6月份辦理「北部地區優質安全綠竹筍評鑑」,評選出冠、亞、季軍、甜筍王以及優良獎,以提升北部地區綠竹筍生產品質與市場競爭力。本場轄區另一主要竹筍種類為桂竹筍,其分布也是以中北部為主,盛產於4-5月;桂竹早期是國有造林及獎勵造林的指定竹類,也因竹材性質優良,曾是外銷主力的竹材,而後因桂竹的經濟價值大不如前,大部分竹林呈放任生長狀況,尤其新北市至桃竹地區沿山一帶之桂竹林,常年呈現粗放管理樣貌;由於散生型竹類每年會有從地下莖萌發出之新竹,若放任不管,竹林之立竹密度必會愈來愈密,而新生立竹的竹徑則會愈細小,導致竹林生產力日趨低落。若以產筍及竹材等經濟量產考量,每年疏伐適量之老竹,應是重要的管理措施。農民大都以綠竹為主力栽培作物,放任管理的桂竹只當做經濟補貼。

「綠寶石」之稱的綠竹筍外觀及其筍籜, 圖為109年北部地區優質安全綠竹筍評鑑冠軍。(圖/王斐能提供)

觀音山(海拔600公尺)位於新北市八里及五股區,是全臺最著名的綠竹筍產地之一。

「綠寶石」之稱的綠竹筍外觀及其筍籜, 圖為109年
北部地區優質安全綠竹筍評鑑冠軍。(圖/王斐能提供)

觀音山(海拔600公尺)位於新北市八里及五股區
,是全臺最著名的綠竹筍產地之一。

桂竹林多採放任生長,竹林較為雜亂且整體生產力低(攝於新北市三峽區五寮)。

同為散生竹類而疏伐適當老竹的孟宗竹林。(攝於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

桂竹林多採放任生長,竹林較為雜亂且整體
生產力低(攝於新北市三峽區五寮)。

同為散生竹類而疏伐適當老竹的孟宗
竹林。(攝於南投縣鹿谷鄉小半天)

  一般消費者大多見過或吃過竹筍,然而世界上的木本竹類物種超過1,500種,可供食用竹筍的種類更達上百種,各竹種特性與產筍供食與否大相逕庭,基於此,本文針對竹類的分類及利用做一整理介紹。竹在植物分類上屬於單子葉植物禾本科(Gramineae)竹亞科(Bambusoideae),中國雲南省是世界竹類的起源地之一,逐漸擴散遍布世界;竹亞科可分作兩大類,一為凡係多年生且竹桿木質化程度高而堅韌者,統稱為「木本竹類」,再根據地下莖發育型態還可歸納成合軸叢生型(如綠竹、麻竹、長枝竹)及單桿散生型(如桂竹、孟宗竹、石竹)兩類;另一類為莖桿不木質化者則稱「草本竹類」。「竹筍」便是由竹子地下莖上的芽苞,在適宜氣候條件下所膨大萌發的萌櫱,亦稱作竹芽或竹胎,為了保護幼筍而包覆在筍體外圍的器官稱為「筍籜」,民間又稱筍殼或筍皮,桂竹的筍籜就常被用作包粽子的粽葉之一(但筍籜不屬於竹子的葉片);若萌發的竹筍不經採摘,任其生長即成為竹桿,3-5年便可成材利用,用作各類用具、工藝品、傢具、建築材料、竹炭類製品等。木本竹類為多年生、數量大、分布面積廣、不但可單獨形成純林,成為自然植被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同時也是針、闊葉林下的主要植物,成為另一種森林植被類型,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與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之低海拔地區,少數種類可分布到溫帶(最北至北緯51度,最南至南緯47度)或海拔3,000公尺以上高山。

  竹子一次植林後可以連年永續利用,生長最快的竹類平均每日可生長達1公尺,單位面積生物產量高,是(種)材用、筍用、藥用及工業用等重要的非木材林產品,故竹子的資源發展受到世界各國重視;依自然因素而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可將世界上的竹類劃分成亞太、美洲及非洲三大竹區:(一)亞太竹區:南自紐西蘭,北達俄羅斯遠東地區,東抵太平洋諸島,西迄印度西南部,是全球竹類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共有58屬近1,000種木本竹類植物,草本竹類僅3屬12種,主要產竹國為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孟加拉、柬埔寨、越南及日本;(二)美洲竹區:即美洲大陸,主要集中於中南美洲,總計有21屬335種2亞種的竹類,均為美洲所特產,更有著最豐富的草本竹類23屬150餘種,是全球第二大天然產竹區及竹類分布中心之一;(三)非洲竹區:南起莫三比克,北至蘇丹,西達塞內加爾,東迄馬達加斯加島,呈西北到東南的狹長地帶,本區產有木本竹類12屬30餘種,草本竹類5屬20餘種,近年調查則顯示木本與草本竹類,分別共58種和13種。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出版的《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指出,全球森林總面積40.6億公頃,占所有陸地面積的31%,前五大森林面積國家依序為俄羅斯(占20%)、巴西(12%)、加拿大(9%)、美國(8%)及中國(5%),其中,竹林面積約3,500萬公頃,亞洲即占71%。竹亞科是禾本科中的12個亞科之一,是唯一一個主要與森林相關的多樣化亞科,彙整2016年《世界竹藤清單》(WCBR)以及後續發表的新種,已知世界竹亞科植物已有1,700餘種,分作130個屬,包括溫帶木本竹(Arundinarieae:32屬582種)、熱帶木本竹(Bambuseae:76屬978種)及草本竹(Olyreae:22屬123種)三大族系,且尚有大量熱帶種類仍待描述與歸納。」。中國為世界竹類的分布中心,共有44屬,762種竹類植物資源,並還有變種、變型與雜交等207個竹種,合計969種竹類,其中有200多種的竹筍可供食用,品質優良約44種,而受到長期人們對竹筍適口性的接受程度影響下,主要栽培筍用竹種僅20餘種,是全球竹類物種最豐富、分布最廣、竹林面積最大(擁有641萬公頃)、竹材與竹筍產量最高,更是栽培與應用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在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4年完成《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報告》,資料顯示臺灣地區的森林面積219.7萬公頃(占國土面積60.7%),其中,竹類占5成以上林分之竹林面積約83%,占8成以上林分者為6%;主要分布於南投與嘉義縣至臺南與高雄市之山區,新北至桃竹苗一帶山區則居其次,據估算全臺竹材蘊藏量約有15.8億支,竹林依據其分布之面積以麻竹最廣,約占全竹林之52%,其次是桂竹(25%)和莿竹(18%);據調查,臺灣有紀錄的竹類物種共有89種,其中,屬於本土原生種竹類,主要的如莿竹、桂竹、石竹、長枝竹、玉山矢竹、包籜矢竹、烏腳綠竹等共25種,以臺灣的竹類資源再經比對估算,幼筍可供食用的約30種,而具經濟價值且味美、常被食用者約8-10種。(下期待續